水溪下游河口段河幅寬廣,非汛期流量小、河床裸露面積大,加上東北季風強勁,將河床上的床砂吹起,導致嚴重的河川揚塵現象。
鑑此,行政院於107年核定「濁水溪揚塵防制及改善行動方案(107-109年)」,針對濁水溪揚塵問題,以跨機關、跨領域之專案方式,全面性解決揚塵問題,經由衛星及空拍圖資判識,歸納出濁水溪下游主要揚塵源位於出海口200公頃大片沙洲區域,故於本區規劃加強進行整治,策略首重增加灘地含水量,順應河相,控水治沙、隔絕風沙飛揚,以降低揚塵濃度及減緩揚塵影響天數為目標。
工程執行初期,籌辦「麥寮工作坊」,每月邀集民意代表、民眾、廠商、地方團體參與,針對揚塵防制工法、工項、時程等進行開放式的滾動檢討。然而,時下工程治理方針力求以迴避、減量與補償工法來降低對河川生態的干擾,在尊重民意基礎下,經專家評估,可藉由汲水漫淹海口灘地,營造在非汛期也適合植物生長的環境,培育大面積綠覆地,配合植生池,可以有效降低揚塵,並兼顧自然植生,故爭取經費辦理「濁水溪出海口200公頃大沙洲揚塵防制改善工程」,透過在地「台塑企業麥寮汽電股份有限公司」,以CSR之精神,補助相關用電電費;協調台電協助佈設電桿供應電力,於東北季風盛行季節,每日啟動抽水機組定時分區灑水,增加灘地含水量,減緩沙塵飛起;經環保署監測資料,揚塵事件日由106年的59次降低至109年9次(降85%),揚塵最嚴重的麥寮地區,PM10濃度由106年70.6 μg/m3降低至109年39.8 μg/m3(降44%),顯示揚塵防制已見成效,整體揚塵改善有了顯著效果。
因綠覆面積擴增與疏濬抽砂形成的生態水池,整體連結成一處鳥類覓食的棲地,河口生物鏈的再現。吸引來不少鷲、鳶、鵟類猛禽與鷺、鸛、雁、鴨、鷗、鴴等水禽類及草原生物,後續更被林務局列入「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計畫先行區。
揚塵治理的成效,繼而催生地方創生願景,民眾自組環境巡守隊、號召學校環教體驗,透過媒體的宣傳,揚塵防制與生態保育劃上了等號,民間的反饋成為公部門實踐自然工法與守護河川生命力的動力,也藉由公私協力的互惠循環,豐富生態鏈節,帶動地方創生外溢效應。
第四河川局配合水利署推動公私協力及民眾參與,提報「濁水溪出海口200公頃大沙洲揚塵防制改善工程」案參加民眾參與標竿案例選拔,經初審入圍複審階段,並於本年度8月20日辦理複評現勘,深獲評選委員讚許,肯定在民眾參與上的努力與付出,藉由透過地方NGO團體與社區組織合作探討後續地方發展的未來性、開創地方多元性,結合在地共識願景,啟發生態愛好者或歷史文化探索者等不同領域族群一同投入地方發展,期待在「揚塵防制」、「地方創生」及「守護河川生態」等多層次互惠共生的目標下,規劃以生態永續及環境再造,打造大自然生物的快樂天堂,帶動麥寮地方創生,共同加值河川生命力。